无锡市惠山区汽车产业的“升级战略”
01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本情况 近年来,惠山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迅猛。截止2020年,拥有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和销售企业327家,规模以上企业89家,年销售额超553亿元,直接和间接出口总额达7.98亿美元。全区汽车整车(改装车)生产企业年生产各类整车超10万辆,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初具规模,形成了以上汽商用、中车新能源等整车企业为龙头,以华光集团、戴卡轮毂、凯龙高科、一汽锡柴、毅合捷等零部件企业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 惠山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产业链较为齐全,产品涵盖发动机、涡轮增压器、制动总成、减震器、车用弹簧、散热器、油嘴、转向节、密封件、轴承等细分领域。烨隆精密、戴卡轮毂、威孚力达等一批重要的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在规模、技术、销售等方面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并形成日益成熟的产业配套体系。 02 疫情及行业变革促进技术创新步伐加快 在走访无锡双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江苏毅合捷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过程中,两家代表性企业在市场布局、技术研发方面的经验介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无锡双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双菱电气科技有限公司)集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生产汽车空调总成、汽车空调压缩机及汽车空调零部件,以国内主机配套以及出口市场作为两条业务发展主线。在商用车及工程机械领域,为中国重汽、福田汽车等提供原厂配套产品。海外则为Volvo(沃尔)、Paccar(帕卡)等客户提供OES配套。 在提到疫情对业务的影响时,蒋俊峰总经理表示得益于国内商用车产销高速增长的有利因素,国内配套业务得以持续增长。出口方面,由于主要服务于欧美地区的高端客户,产品拥有技术附加值和一定的议价能力,近期的汇率波动虽然会导致利润减少但并不影响企业长期的业务发展和盈利能力。 同时,为对应汽车行业电动化转型,公司已经做好产品转型的技术储备。在谈到疫情过后是否将出现订单减少,产业链转移问题时,蒋总充满信心地认为中国具有完善的汽车产业制造体系和配套能力,疫情结束后将继续保持这一优势,保证业务增长。 无独有偶,江苏毅合捷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研发和制造增压系统产品的国际性企业,产品应用于节能汽车、混动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内燃机、通用航空等领域。公司成立于2007年,在无锡本地、湖北、上海以及欧洲和美国拥有同步的生产、制造以及研发中心。 公司以绿色和智能制造作为战略目标,获得“国家绿色工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智能车间”、“江苏省工业互联网平台”等荣誉称号。 在技术研发与生产制造方面,公司与国内外多家高校、研究机构协同合作,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建成燃料电池空压机生产智能车间,通过多个工业软件实现数字化系统集成以及智能化的生产过程管理与控制。 公司采用“双轮驱动”策略服务于两个市场体系,即以柔性化生产体系服务于售后市场,以新能源整车发展路径对应的涡轮增压器和电动增压器作为OEM市场的切入点。根据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的不同使用场景,毅合捷进行了针对性的涡轮增压器和电动增压器两种技术应用产品布局,有效解决了传统和新能源不同车型的动力性目标。 03 政府组织企业参展 着力打造“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形象 2020年在国际贸易摩擦和疫情双重压力下,惠山区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出口继续保持高位增长,今年1-5月,惠山区进出口总值继续保持40%的高速增长势头。 惠山区商务局薛峰副局长指出《关于推进惠山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的工作方案》明确了“十四五”期间的基地建设目标、重点任务和工作措施。政府希望借助AMS这样兼具规模化、专业性与国际影响力的展会平台来打造惠山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的整体形象。通过有效组织、资金支持以及配套服务联合展示区域内企业的产品特色及技术优势,呈现惠山区汽车产业链的整体实力。 同时,展会所提供的信息交流平台以及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多元化服务也将为惠山企业实现国内国外双循环、技术革新与品牌推广带来全方位的支持。 04 AMS立足双循环格局 共建汽车生态圈 在参访企业之后举行的推介会上,法兰克福展览(上海)有限公司于光副总经理向与会的无锡市贸促会、惠山区商务局领导和企业详细介绍了AMS的展会定位、服务功能以及2021年展会亮点等内容。 展会以信息交流、市场推广、商贸服务以及产业教育为功能定位,凭借法兰克福展览集团遍布全球30家子公司和50个国际销售伙伴所组成的庞大商贸关系网络服务于各领域的行业人士。AMS是集团交通运输及物流部门的知名品牌展会Automechanika在上海的子展,自2004年成立以来,深耕中国汽车行业,发展成为亚洲最具影响力的展会。 疫情以及技术变革使汽车产业加速向智能化、数字化、绿色环保方向发展。展会将聚焦行业变化,通过在展前走访国内重要的整车及零配件制造基地、流通基地,深入挖掘行业领军企业在产品、技术及业务模式等方面的最新变化,对外传递行业信息。同时将通过贯穿全年的商贸对接、技术交流等活动促进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与细分领域的跨界融合。